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
- 門票類型
- 景區(qū)原價
- 優(yōu)惠價
- 2人以上價
- 支付方式
景點介紹
黃石寨海拔1200米,占地面積250畝,為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最大、最集中的觀景臺,主要觀景點有20余處,故有“不上黃石寨,枉到張家界”之說。有人曾這樣評價黃石寨:五步稱奇,七步叫絕;十步之外,目瞪口呆。黃石寨有南北兩條步行登寨游道,目前游客都是從南面登寨,沿途有杉林幽徑、天書寶匣、定海神針、南天門、南天一柱、摘星臺、六奇閣等絕佳景點。
杉林幽徑
從南面登黃石寨,上完百步石級,便進入一大片茂密的原始次森林,游道兩旁,杉林疏密有致,濃蔭匝地,時有山風(fēng)習(xí)習(xí),徜徉在杉林幽徑 之中,令人神清氣爽,心境平和。
天書寶匣
一座西向而立的石壁凹臺上,右上側(cè)兀立一座高約 20多米的圓形石柱,四周陡峻,頂端為一平臺,其上有5 棵青松圍著一塊長約3米,寬1.5米,厚約80厘米匣形的石塊。此石塊上又覆 蓋一塊與匣長寬相等的石板,似匣蓋,厚10厘米左右,一半蓋于其上,一半懸空。兩石恰似抽開半截蓋子的古代書匣。傳說匣里藏有黃石公天書三鄭。有詩曰:“誰識其中秘?洪荒或有仙。”娛樂臺右下側(cè),兀立一座圓形石柱,頂端有一薄一厚相疊的兩石塊,酷似抽出半截蓋子的書匣;回頭則見一堵百丈絕壁,上面疊印著水漬浸成的白色痕印,像一匹匹白練垂掛,白練上“墨跡”點點。民間俗傳此乃古代向天子所棄,故稱天書寶匣。
南天門
登黃石寨山路東南側(cè)有十多平方米傾斜巖峰與千韌石壁拱成一門,面南洞開。石徑穿門而過,門孔狹窄幽深;兩邊野樹簇?fù)恚T外云蒸霞蔚,頗有神話中南天門之尊。更奇者,于南天門右側(cè)挺出怪石一尊,與人體形相仿,高約20米,形態(tài)威武、凜凜肅立,如同把守天門將軍。
定海神針
在黃石寨環(huán)山游道東部向東望去,如幔似錦的翠谷中,一峰矗立,拔地數(shù)百米。峰頂灌木覆蓋如翠玉,峰壁灰白色, 陽光下熠熠生輝。陰雨時谷內(nèi)云翻霧涌似大海狂濤,此峰如中流砥柱巋然屹立于云霧之上,堅不可摧,因此得名。其西南百米外一峰 似猴頭,縮頸握拳窺視,似孫悟空欲取此定海神針。游道右向,循山澗遠(yuǎn)眺, 矗立著一座上尖下鈍、高逾百米的圓錐形石峰,朝暉夕暮,常在云煙霧靄中隱現(xiàn)沉浮,儼然孫悟空龍宮探寶遇到的定海神針,故名“定海神針”。
南天一柱
過南天門上行120米,東南幽谷峰林中有一高達(dá)300 多米的孤峰,宛如擎天玉柱。上部灌木點綴,中部巖身赤裸,下部樹木遮掩,峰體渾圓、偉岸,因立南天門下而得名。一頭托住云天,一頭扎入大地。真是天造地設(shè)、鬼斧神工,不愧為大自然的杰作。
摘星臺
黃石寨頂東頭,伸出一道約100米的山梁, 山梁盡頭有由兩塊砂巖相疊構(gòu)成的一座觀景臺。基座巖石面積約20平方米, 高5米左右;疊其上的巖石主10米,頂部為直徑約5米的平臺,周圍鐵欄圍護,一古松似傘,挺立其上。下臨幽谷,上頂云天。置身臺上,頭上白云飄拂,腳下幽谷翠峰。雨天云霧彌漫,周邊峰頂無窮變幻。皓月當(dāng)空時,立于平臺上,滿天星斗似伸手可摘。1993年11月28日,時任國務(wù)委員兼國家經(jīng)委主任的張勁夫同志,那天清晨,天邊上還殘留著幾顆星星,便迫不及待爬上這座石臺,而對足下千百座石峰,信口吟詩道:“千峰竟秀,萬木蔥籠,琳瑯滿目,美不勝數(shù)。雖非大上,不似人間,借以喻此,不為過也。”為之命名。黃石寨東沿有一向外突出半截懸空的圓弧形觀景臺,因所處位置極高,臨百丈深淵,故名摘星臺。臺上可容10余人。置身高臺,環(huán)繞四周, 但見風(fēng)云滾動,林泉奔突,奇峰異石,赴入眼底,遠(yuǎn)水近景一覽無遺,大有“會當(dāng)凌絕頂,一覽眾山小”之勝。
六奇閣
在黃石寨絕頂,高3層,以張家界山奇、水奇、云奇、石奇、植物奇及珍禽異獸之奇名之,為黃石寨最佳鳳景處。
黃石寨的傳說
張良隱居張家界青巖山后,專心煉丹修仙。忽一日,坡腳山民稟報:武陵郡太守接呂后密詔,要捉拿他。張良聽罷,氣極了,丟了丹葫蘆,率領(lǐng)徒弟、山民,挑運糧草,趕著豬羊耕牛,直奔青巖山最高最大的山頭,安營扎寨,設(shè)關(guān)堵卡,造刀造箭,誓與武陵郡太守血戰(zhàn)到底。 沒幾日,果然武陵郡太守領(lǐng)兵三干圍打山寨。張良據(jù)險迎戰(zhàn)。嚴(yán)密把守關(guān)卡,滾巖飛箭,打得太守兵將不敢攏邊,圍攻了七七四十九天,仍打不開卡,捉不到張良。太守急了,砍倒樹木,鋪放干草,采用火攻。哪知絕壁太高,火餡竄不上去,火攻失敗。太守領(lǐng)賞心切,不甘撤兵,眼睛幾眨,又下令包山圍困,整整圍困三個月,想把張良的人馬餓死在山上。
這一招,果真厲害,運上山的糧食吃光了,豬羊殺完了,最后不得不殺耕牛充饑。一切能吃的東西都吃光了,張良只好叫大伙搜來豬牛羊的骨頭,放在火中燒過,碾成骨粉沖水吃。最后,骨頭也吃光了。再也沒有東西可吃了,有的餓倒地下爬不起來了。 在這十分危急的時刻,張良想起給他贈送兵書的黃石公公,只有請師解圍。于是,他點燃香燭錢紙,雙膝跪地,面對蒼天作揖求師。說也奇怪,他拜罷三拜,地下突然冒出一股白煙,煙中騰起一個白胡子老人,只見他手拿拂塵。在空中揮拂幾下,又從白煙中慢慢縮下去。白煙散盡,老人也不見了。 跪在地下的張良,正癡癡不解其意。突然有人歡喜若狂地跑來報告:山上的三口小池里跳出三條鯉魚。每條有八十多斤重。張良好生奇怪,比牛臥澡的水凼大不了多少的池塘。怎么會跳出八十多斤重的鯉魚呢?他急忙跑去一看。果見三條大鰓魚被大伙抬到岸上。眼睛餓得發(fā)花的徒弟,喜之不盡地說:”師傅,弟兄們都餓倒了,把三條鯉魚煮熟吃了吧!” 張良沉思片刻,搖頭擺手說:“不可!”弟兄們驚詫得睜圓雙眼問:“怎么,這魚不能吃?”張良沒作任何說明,命令似地抬手一指說:“把三條魚甩到崖下去!” 餓得奄奄一息的弟兄們,恨不得咬幾口生魚吃,張良甩下崖,誰也不明白為什么要這樣干。可不敢違抗,抬起活鮮鮮三條鯉魚,偏偏倒倒朝懸崖走去,一條接一條地甩下去了。 鮮魚落在崖下,驚得圍守的兵丁飛報太守。太守趕來一看。就象吹鼓的豬尿泡挨了一錐嗤地泄了氣。他臉色煞白,渾身癱軟,散神落魄地?fù)]揮手說:“別圍了,撤……” 兵丁們驚疑地說:“怎么不圍了?” 太守失望地說:“寨上還有七八十斤重的話鯉魚,能圍困死人家嗎?”。 崖上防衛(wèi)的人見太守的兵馬撤了,又驚又喜地稟報張良。張良高興地說:“你們不知道,是我的師傅黃石公公,賜給天魚。救助于我!” 這時,弟兄們才恍然大悟,深深佩服張良的大智大謀。 雨過天睛。青巖山人又過上安居樂業(yè)的日子。張良為紀(jì)念他的師博黃石公公,便把無名的山寨取名黃石寨。
預(yù)訂須知
景點視頻
地圖交通
屬于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一部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