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
覃丹 蔣蓉蓉
- 2015年5
- 張家界
- 張家界
- 元
吃在張家界
1、張家界小吃
土家特色菜
石耳燉雞 取整雞(鴨亦可)與石耳清燉,拌以佐料,為席上上珍。
梆梆肉 梆梆,即華南湍蛙,其肉十分細(xì)嫩,為土家待賓之上珍。尤皮最是鮮美,可獨(dú)作一菜,名“梆梆皮”。
泥鰍鉆豆腐 豬油若干,雞蛋數(shù)個,乘泥鰍饑餓之時投入讓其將豬油雞蛋吃完,再取嫩豆腐數(shù)塊,將泥鰍拌清水置入鍋內(nèi)加蓋,慢慢加熱。泥鰍鉆入豆腐內(nèi)死去,遂旺火讓泥鰍肚內(nèi)的豬油冒出來,再拌紫蘇葉等佐料上火鍋,其味妙不可言。
苦瓜燉魚 苦瓜苦,魚兒鮮,情如水火,可土家人將二者煮成一鍋,卻有意想不到的效果。
臘菜 臘豬肉、臘牛肉、臘豬肝、臘羊肉、臘野味等。
嫩南瓜燉干牛肉 將炕干牛肉發(fā)濕切片,與嫩南瓜燉火鍋,一道妙菜。
魚兒辣子 取熟透紅燈籠椒若干,割蒂去籽,再取黃豆、芝麻若干,與糯米粉混合灌入辣椒內(nèi),筑緊入壇腌十日即可開壇取食,油炸黃中透紅,辣尾曲翹,一如游魚,吃時滿口流香,酸辣兼有,味美無比。
血豆腐 將白豆腐若干與豬膛血(倉血)拌和,加肥肉丁、花椒粉、桔子皮、食鹽等一并捏拌均勻,做成拳頭大小炕干。切片加蒜苗小炒,風(fēng)味獨(dú)特。
荷渣 以黃豆磨醬(或春粉),拌以小菜合煮(韭菜、南瓜葉、白菜、油菜等小菜均可)。
腌菜 土家腌菜種類繁多,如腌肉(糯米粉拌肉片)、腌魚(同前)、腌豬腸、腌蒜苗、腌豇豆、腌辣椒、腌蘿卜、腌包谷粉辣子、腌生姜、及至青菜、排菜、大兜菜、金豆......叫條條酸、坨坨酸、絲絲酸、塊塊酸、粒粒酸、腌菜酸香辣,開胃下飯,是土家人的“壓桌菜”。
野菜 山里多野菜,土民采之以食,即可口又治病。常上席的野菜有:地米菜(又作雷公耳,多生浸水石頭之上)、野葛粉、蕨粑、蕨櫻子尾、百合、椿芽、野茭、野芹菜、野腳板(多生水田中)、馬王苦(典出馬援征壺頭山)、冬菇子葉、黃花、汁兒根、竹筍、雞肉菌、油菌、油菌、樅菌、野木耳、南金姜......
野味 甲魚、麂子、白綿、蛇、錦雞、巖雞、土香雞、上宿雞、野雞、竹雞以及野蜂蛹、葛蛹、蛀木蟲、黃鼠狼、野豬......不下百種之多。
其他小吃
1:南門口炒湯圓 (正宗師傅已去世10余年)其大如拳,熟菜油炒制,色黃,糯米為主料。入口滑爽,焦香開胃,售價 0.5元/個
2:菜市場油粑粑 (奇峰市場口百貨大樓旁,師傅系六旬老太)熟菜油炸制,色黃,個大,內(nèi)包豆腐丁,入口香脆,舌底余香 1元/個
3:金三角油粑粑 (巖塔下坡往人民電影院)熟菜油炸制,色黃,個中,內(nèi)包豆腐丁,大蒜苗。其特點(diǎn)焦香綿軟,耐嚼回香 1.5元/2個
4:草帽面 (奇峰對面的茂農(nóng)口面內(nèi),本面點(diǎn)仿品及多,應(yīng)注意)自搟面,豬面皮,熟豬油,清水面,其特點(diǎn)吃要一個快,熱面熱胃腸,售價2.5元/碗,更加章顯草帽面的食之精髓。
5:無名粉 (房管局樓下口面)重鋪厚蓋,食味鮮美,梢子就一種“三鮮”,開胃菜若干,售價5元/碗,但老板實(shí)在,趕早吃可能藏有“油渣”不加錢,喜好吃油渣的人必吃之場所。
2、哪里吃
首先推薦的是張家界的特色菜:三下鍋。
三下鍋其實(shí)就是一種方便火鍋。最有本地特色的是干鍋,就是燉著不放湯的火鍋。我認(rèn)為做得最好吃的地方是在老人民銀行旁邊的“胡師傅三下鍋”(金都賓館旁邊,10路、4路、7路公交鳳灣路口站下),三下鍋20元一份,一份夠吃1個半人。所以兩三個人最實(shí)惠經(jīng)濟(jì)的是點(diǎn)30塊的分量。推薦的菜是干煸腸子和干鞭核桃肉,兩者可以放在一個鍋里燉,味道棒棒!吃的時候順便點(diǎn)一份酸蘿卜,脆脆的,酸酸的,流口水哦!
其次推薦你吃魚。吃魚的地方有兩個地方,一個是吃魚頭的地方,叫老武魚頭,在市區(qū)一個叫三角坪的地方,到了三角坪后你一問就知道了。不過我倒覺得一般,沒以前好吃了。他家的特色就是燉魚頭的時候放的是本地的櫻桃西紅柿,小小的那種,所以襯著湯非常鮮。
南莊大市場不遠(yuǎn)的一個叫牛皮酒家的地方(1路車終點(diǎn)站,4路、5路和10路公交也可以到),乘面的就說在橋南加油站那里的牛皮酒家下車,這個酒家距離土家風(fēng)情園很近。他家的魚是本地叫桂花魚的品種,忘記學(xué)名了。25元到30元一斤,一斤夠吃兩人。
吃酸菜牛肉的地方,叫銀滿斗,比較難找。在航院對著那條小巷子進(jìn)去,毗鄰步行街,街口的建筑是一個叫松竹梅的大網(wǎng)吧,米白色的,另一邊的建筑就是步行街的三層建筑。從這里進(jìn)去走一段,位置在這個小巷子的中部,有招牌。他家的酸菜牛肉比較有名,還有羊肉做得非常不錯,羊肉做出了豬肉的味,不知道這么說他,是褒還是貶呢?
- 暫無
評論